玛法达看世界那些普通平凡的孩子,才是

最近有两个关于“神童”的新闻,一个是云南六年级小学生研究结直肠癌获奖,另一个是14岁女孩一天“作词首、诗首、写的小说”。

这新闻看得当妈的我既焦虑又自卑,备受刺激的我还没把“鸡娃”提上日程,这两个新闻就反转了。

小学生的奖被取消了,爸爸道歉说:“过度参与编撰过程,请网友们宽容谅解。”

而那个堪称文坛新秀的14少女父亲也公开表示:“所谓创作,实际比的是打字速度。”

其实这几年关于“神童”的新闻很多,而六年级小学生和14岁少女的“神话”也不会是终结,因为中国父母们很难接受孩子是个普通孩子。所以从孩子出生起,很多父母就投入大把人力物力,企图让孩子超越同龄人,变成所谓的“神童”。

可最终能被培养成天才神童的终究是少数孩子,大部分孩子都会变成烟火红尘里的普通人。

最悲哀的是,那些父母培养“神童”时,急功近利一味催熟,盲目的教育,抹杀了孩子的天性,让孩子变得不像孩子。就像那个日作诗首的14岁少女,演讲视频像微商开会充满传销套路,她身上没有孩子的纯洁与天真,只有油腻与世故。

而且这些所谓的“神童”,早已失了孩子天性,只配被敬在高高的神坛上。只有那些纯真可爱、爱哭爱闹的普通孩子,才是真正的人间天使。

南美洲经典卡通人物——玛法达,就是这样一个善良、乐观却又喜爱思考的普通少女。

《玛法达》系列的原作是一部面向成人的漫画,这次浪花朵朵出版的《玛法达看世界》共8本,主要选取了漫画中充满童真、童趣的精华片段,做成了彩色绘本形式,方便孩子阅读。

《玛法达》的作者季诺,是阿根廷国宝级漫画大师。年,他创作的“玛法达”首次在阿根廷报纸上连载,之后这个6岁的黑头发小女孩很快风靡整个阿根廷,成为南美著名的漫画人物。季诺的作品以深刻的幽默、精湛的画技和博大的人道主义闻名于世,获得过无数奖项和崇高荣誉。

季诺的《玛法达》,不仅受到《百年孤独》作者马尔克斯、意大利文化大师安伯托·艾柯的喜爱,就连中国作家三毛也对其赞不绝口“玛法达,是高度的幽默。”

所以作为阿根廷文化符号的玛法达可以被引入国内,真的是孩子的一场阅读盛宴。

而且正如作家三毛所评价的:“玛法达,是高度的幽默。这种幽默,深者见其深,浅者见其纯。无论哪一个年纪的人,用一点点心思去看,都会获得微妙的了解和共鸣。”

没有孩子的人,能从玛法达里看见自己的童年,当了爹妈的人,能从玛法达里看见孩子内心的模样。

心理学家李雪说:“看见,是真正的慈悲。”

只有看见孩子,才能发现孩子普通里藏的真实与可爱,才能挖掘孩子普通里藏的勇敢与正直。

而这也是我们陪孩子读这套《玛法达看世界》最大的理由。

玛法达,一个普通阿根廷少女,出生于一个中产家庭,她有一个弟弟,爸爸是保险公司的职员,妈妈是全职主妇,身边有一群普通朋友,会因为不爱喝汤而烦躁不休,会因为不会做数学而抱怨吐槽,也会关心世界和平和女权斗争,她厌恶战争和歧视,她常常人小鬼大对成年人的世界发表言论。

但就是这么一个普通女孩,和她身边的普通家人与朋友,却风靡了56年,被全世界的人们喜欢着。

不过恰恰是因为她的普通,才让更多人产生共鸣。

下面我们来看看玛法达以及身边朋友身上的普通之处:

普通之处一:不喜欢上学,不喜欢做作业,不喜欢学校按部就班的教学

和大多孩子一样,玛法达和朋友们,同样不喜欢上学,不喜欢做作业,更不喜欢学校按部就班的填鸭式教育。

所以毒舌的玛法达会拿出一根绳子犀利吐槽:“这条绳子量得了学校要塞进我脑袋瓜儿的所有东西吗?”

就连读书时,玛法达也不忘抱怨:“或许应该立碑赞扬这些可怜的作家们,他们那么努力写出这些不重要的东西,只为了让我们读书。”

这副带点天真却又故作老成的模样,是不是像极了我们孩子抱怨学校时的模样?

尤其是玛法达大哭着抱怨“数学题莫名其妙”这一幕,真的跟现实生活中那些为数学犯难的孩子一模一样。

所以父母们别再以为只有自家孩子才怎么也教不会,只有自家孩子才不愿去上学,其实全世界的孩子都是同样心理。

但比起玛法达,她最好的朋友菲利普才算真正演绎了一个厌学少年的模样,害羞爱幻想的菲利普最痛恨上学,对他而言,开学前的心情就像“距离地面只有2米,跳伞员依然打不开降落伞”时的沮丧与恐慌。

演讲时他站在讲台上,因为紧张害怕,恨不得渺小到消失。他常常思考“为什么要写作业”,也常常纠结要不要去“写作业”。

他们的忧虑看起来渺小到不值得一提,但对孩子而言,作业、学习就是他们遇到的难题。

他们不但会因为要不要上学、要不要写作业而犯愁,也会因为学校的填鸭式教育而苦恼。

比如米盖会疑惑:“我在等老师讲新知识,可她却说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。这不算新闻吧?”苏珊娜则认为:“只要学会识字和算账就好了。”

除了幽默的语言,《玛法达看世界》里还有生动的人物形象。

比如想到周一要去教室里上课的菲利普,一脸沮丧、神情萎靡;没写作业却编造了一大堆谎言的米盖,脸上满是忐忑不安;以及不用铅笔刀削铅笔,却用手吭哧吭哧剥铅笔的马诺林。

这些孩子很普通,但却各有各的特点,所以仔细观察人物形象时,会发现他们的神情动态也都各不相同。

其实,这群不喜欢写作业、不喜欢学校教育的孩子们,不正是我们身边千千万个普通孩子的模样?

而这群孩子们,因为他们的真实,让我们共鸣,因为他们的纯真,打动人心。

普通之处二:不喜欢喝汤,会有很多奇怪小想法

你家孩子有没有特别厌恶某一种食物?当你做了他们厌恶的食物时,他们会默默接受还是发脾气表示不满?

最讨厌喝汤的玛法达,当妈妈煮汤时,她会悲观觉得这天是“圣胃受难日”,会在母亲节许愿妈妈“不要煮汤”。

因为讨厌喝汤,玛法达还去查字典,想要弄清楚“汤”的真正定义,也会暗暗疑惑“汤和勺子会不会是同一个残忍的家伙发明的?”

当妈妈把汤端到桌子上时,玛法达皱着眉头,撇着嘴的嫌弃模样,看起来又真实又好笑。

所以她严肃抗议“我不喝,就是不喝,我绝不放弃我的原则。”甚至内心开始联想自己拒绝喝汤的场景。

不过,想象终究是想象,现实中的玛法达尽管又哭又闹表示抗议与不满,但依然要乖乖喝汤。

所以喝汤的玛法达一脸视死如归的痛苦,她试图憋气,却发现丝毫不起作用。愈发不满的她甚至用汤喂小乌龟,却意外发现连小乌龟都不愿喝汤,这个发现让玛法达彻底崩溃。

可她对汤的崩溃与抗拒,在妈妈眼里不过是一场闹剧,所以等到下一顿饭,妈妈照旧端上了一锅汤。

在阿根廷文化里,人们认为小孩子喝汤长得快,这和我们父母逼着孩子吃某种食物时,用的说辞一样“营养健康,长得快。”

所以“汤”在这里还有另一层深意:象征父母的压制。

不顾孩子喜好和意愿的父母,打着“我都是为你好”的旗号,逼迫孩子做他们不喜欢做的事,过度催熟孩子,使得孩子早早成人化,变得世故又油腻。

正如河合隼雄在《孩子的宇宙》里所说的:“大人们急于让小小的孩子长大,以至于歪曲了孩子内心广阔的宇宙,甚至把它破坏得无法复原。”

不喜欢上学、不喜欢喝汤,内心藏着一个小宇宙的玛法达和朋友们,其实正是我们身边那些普通孩子们。

但普通却不意味着他们平庸,不意味着他们庸俗盲从、毫无主见,不意味着他们自私自利。

在这群普通孩子身上,尤其是玛法达身上,我们能看到很多闪闪发光的地方,正是这些闪光点,才使得他们变成了最可爱、最善良的人间天使。

所以下面我再来说说玛法达身上那些闪光点:

闪光点一:不盲从,有主见

《二十不惑》里李庚希饰演的石头,因为一场性骚扰遭遇了前所未有的“网络暴力”,不明真相的网民们在网上对她各种辱骂,甚至对她人肉搜索。

被“网暴”的石头痛苦失望,但幸好在朋友家人的关怀下,重拾了生活的信心。

不过现实生活中被“网暴”的人却没有如此幸运,他们会为此一生痛苦,甚至赔上性命。

所以在网络信息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里,拥有独立思考能力,不盲从,不媚俗,才是一个孩子该拥有的能力。

看起来很普通的少女玛法达身上,最亮的闪光点就是她喜爱思考有主见,不盲从不媚俗。

在《不公平》里,玛法达义正言辞指着地球仪吐槽道:“你知道为什么这个世界很可爱吗?因为它只是个模型。”关心世界局势的玛法达会质疑那些所谓的“和平宣言”,会认为它们是“伊索写下的寓言故事。”

在《地球还好吗》里,面对新闻报道里“政府制定了民生必需品的最大涨价幅度”,玛法达没有一听而过,反而提出质疑“那么,这又该怎么判断呢?”就连妈妈让她打扫卫生时,她也不忘关心全球局势,带着天真询问妈妈:“我得把所有国家都打扫干净,还是清理那些有问题政府的国家就可以了?”

在《世界原来如此》里,看完报纸上关于国家经济指标数据的新闻后,玛法达没有被报道的一片大好形势所迷惑,反而会因此产生怀疑“难道一切都怪我们被经济指标数据给迷惑了?”

《玛法达看世界》里,关于玛法达独立思考时发表的真知灼见还有很多。

有人说,季诺是通过玛法达来表达自己,但我却觉得,玛法达更像季诺对世界的未来——孩子们的一种期望,希望他们可以玛法达一样,不随波逐流、不盲从媚俗,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wuguia.com/bdzz/10515.html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